千年学府的人事新政
编者按: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个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部门结构调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利益。在人们的观念中,高校工作比 较“稳定”。这种“稳定”,从某种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因袭旧制、按部就班、缺少变化。不过,近年来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教育部2012年工 作要点中,“研究制定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赫然在列,湖南大学(招生办)、山东大学(微博 招生办)等一些高校也进行了试点探索……
一场悄无声息的改革,正在湖南大学紧张、平稳、有序地进行……
湖南大学官网上,该校人力资源处挂出了招聘启事,公布145个教学科研系列岗位,全部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招聘的岗位比较多,并且这些岗位不是人员自然变动空出来的,而是近年来学校调整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后形成的。
湖南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动了真格!这从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向记者介绍的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来:“2011年实施全员聘用制以来,共解聘22人,转岗和低聘90人,辞聘23人……”
不仅如此,通过撤并职责、任务交叉的职能部门,合并体量小、或按二级学科设置以及学科互补明显不足的学院,全校机关和直属单位由54个减少至42个,学院由32个减少至23个。
建立“以质为主、以量为辅”的职责规范,实行教师代表作学术评价制度,不留用本校应届毕业博士进入教师队伍,只挂名不干事者一律辞退,全体员工重新竞聘上岗,规范领导干部薪酬……湖南大学这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举措,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一项实行起来都不容易。“这些都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 决的问题,有的问题被搁置很长时间了。”记者就这些做法与其他“985工程”大学的管理者们讨论时,许多人深有感触。
培育学术生态,优化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不合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容易产生学术不公,难以形成优良的学术生态
湖南大学的改革,用赵跃宇校长的话来说,一直都没停过。
赵跃宇曾在湖南大学担任了10年的副校长,在担任校长前就曾分管人事工作两年。赵跃宇表示,这一次改革的力度之所以比较大,缘于3方面的背景:一是国家正推行事业单位改革,二是学校承担了“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国家试点项目,三是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据记者了解,目前湖南大学全校教学科研系列中,教师总数为1700人,但高层次人才偏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博士比例尽管达到54%,但其中有 23%是本校毕业的。“学缘结构不合理,长此以往,会造成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容易产生学术不公,难以形成优良的学术生态”。赵跃宇表示,目前我国高等 教育已经走上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道路,而内涵发展,首先是讲质量,其次是立特色,还有就是重创新。创新改变命运,创新带来新的发展生机。而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学校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2011年秋季开始,湖南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总的要求是“权力边界清晰,职责利益对等,职业导向明确,学术生态优良,办学治校从严”,目标是“建立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具有现代大学制度特征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学术生态,提高质量和水平”则是这次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
精简机构,全员重新竞聘上岗
学院设置过多,学科综合性不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就会削弱学校宏观调控力度,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湖南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第一步就是定编定岗。按照建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湖南大学到底需要多少人,设置哪些岗位?“肯定不能拍脑袋 定……”赵跃宇说。因此,学校成立了由职能部门领导、学院院长和无行政职务的普通教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编委会”,延请了校外人力资源咨询专家进行行政岗 位测算与分析,借鉴了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岗位设置的经验。经过反复讨论比较,确定和施行了学校机构设置新方案。此次整合的规模较大,全校机关和直属单位减少 12个,学院减少9个。
对于学院撤并,记者感觉动作似乎更大一些。从学校提供的《湖南大学学院(学科)结构调整方案》中,记者看到,改革前全校61个本科专业分布在 32个学院,而现在只有23个学院了。采访中有老师这样开玩笑,“以前平均每个学院还不到两个本科专业,有些甚至一个学院只有一个专业。”“确实,学院设 置过多,学科综合性不强,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就会削弱学校宏观调控力度,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如果说机构和学院的合并还只是面对“单位”的话,那么,定编定岗后再竞聘上岗,则与全校4000多名教职工息息相关。按新规定,学校所有岗位分 为两大系列5类岗位,即教学科研和管理辅助系列,5类岗位则是教师、研究人员、管理职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验工勤人员,两大系列分别定编为2400人和1940人。所有人员根据岗位设置和自身条件,自己选报岗位。所有岗位聘用,由学校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批准,其中教学科研系列岗位聘用,则根据不同类别和层级,实行长聘和有限期聘任。
H曾经是湖南大学一名教授,早在6年前他就与妻子一起调往外地高校任职,但他在学校一直有编制,此次竞聘中,有多名像H教授这样的员工被辞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取消了以往一人多岗、双重身份、待遇就高不就低的传统做法,废除了非教学科研机构领导干部“双肩挑”制度。记者明显感觉,湖南大学这种做法强调了大学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导向。
达成共识,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如依法从严治校、推进校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系统等
“我来湖大已逾20年,对学校的起落荣辱有切身的感受。从目前学校所处的地位和希望实现的目标看,按惯性建设、按常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我们只有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改革上开新途,才有可能实现新的跨越、新的提升。”采访中,一位老教授这样说。说实话,对于这场大规模的改革,记者从各种渠道,包括校园网,老师们的个人博客、微博等,看到许多评论,有热烈赞同的,有迟疑观望的,也有个别激烈反对的,心态不一,但总的来说,大家流露 出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岳麓山下的这座千年学府能青春焕发,再创辉煌。”应该说,这是近4万师生员工的最大共识。
新一轮的改革进行还不到一年,如果说,眼下就有明显效果,显然不切实际,但是改革的成效正在一点一点地显现出来。
去年,全校新进教学科研人员54人,其中55%的人具有海外高校博士学位;本校200多名毕业博士生中,仅留用4人,这4名博士是学校扶持最优 秀的在校博士生开展重大创新研究而预期留用,并经过严格考评才确定聘用为本校教师的。据了解,赵跃宇自己带的一个博士生,综合考评排名也很靠前,为从严要求包括学生和自己,赵跃宇硬是投了反对票。
人事改革后,学校教师队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校原来的39位“双肩挑”干部,有31人选聘到管理岗,8人回到教师岗。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务处安排教学计划过去是“排课的找讲课的”,现在则是“讲课的找排课的”。一些学院正在加紧策划全英语(论坛)授课,或扩大双语教学。申报各种国家级项目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不少对高级别研究课题从未问津的教师也跃跃欲试,如数学院一位女教授,以前没想过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今年主动申请了,为什么?因为她必须努力按照教学科研系列岗位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就可能被淘汰。
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学校改革的切入点,还推动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如依法从严治校、推进校务公开、健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系统等。截至发稿前,记者又了解到,教育部对湖南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肯定,目前正向全国介绍该校的有关做法。
(来源:新华网2012年7月5日 记者 李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