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简报(总第5期)

时间: 2010/11/03   作者:   点击:

改革发展简报

 

2010年第5期(总第5期)

 

湖南农业大学改革发展处 编印               2010年10月26

                                                                                                                                                                                                  

编者按:

学校自启动“建言献策”活动以来,我们收到了许多来自师生和网民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期简报全文刊载的是我校商学院李松青教授、工学院李明老师和农学院本科学生王志军同学在建言献策活动中提出的建议。

希望各单位加强对“建言献策”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为学校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收集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几点建议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教授  李松青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我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就我们学校如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几点建议。

1.注重抓好团队建设。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当代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越来越需要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合作攻关。搭建不同类型的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不仅能推出一批优秀成果,同时能培育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关键。建议学校各二级学院设立若干个研究方向,每一个研究方向设1名学术带头人,由各学术带头人牵头,组成研究团队,把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合力,组成规模化研究团队,发挥出1+12的协同效应。这是激发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2.注重搭建科研平台。要舍得投入,加大对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两大学术期刊,把它作为触角伸向全国高等院校、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全国农业研究机构,既可以作为湖南农业大学与全国各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的平台,又可以作为湖南农业大学与全国农业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的平台,还可以作为湖南农业大学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另一方面,积极向外组稿,组织一些高质量的稿源,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必须注意的是要把握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宁缺勿滥。

3.注重聚集学术资源。学校要敢于和善于“上争”、“下寻”、“内挖”、“外聘”,通过这样一些举措,把外部的学术资源聚集起来,把内部的学术资源整合起来。

(1)上争:争取国家大政策的扶持;争取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一工作做好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下寻:眼睛向下,用35年时间,寻找有合作意向、有服务需求的100个(家)地市区(单位),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基地”、“湖南农业大学实习基地”,实现校地校企长期合作,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便利条件。这既可以成为校地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又可以成为湖南农业大学与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合作交流的平台,真正实现合作双赢、合作多赢的目的。

(3)内挖:搜集信息,以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手段挖掘湖南农业大学学术研究相关领域的“高手”,必要时可以考虑采取网上全球招聘的方式,吸纳3050名有研究潜质的“海归”或“海鸥”加盟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专(兼)职的研究人员。所谓“海鸥”就是指那种在国内和国外飞来飞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对于这样一些人员,学校可以出台更多开放、更多灵活的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制度的激励和保障,吸纳这些人才为农大创造潜在的价值。

(4)外聘:兼收并蓄,聘请校外的各专业领域里的“能人”和国外的专业教师,作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讲座教授,扩大湖南农业大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是隐形的学术资源。

4.注重提供制度支撑。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引起工作满足的因素是激励因素,引起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虽然这一理论招致了不少的批评,但赫兹伯格区分了工作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单就这一点来说,值得吸取。湖南农业大学要发展、要成长,必须要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

(1)提供学术假制度。如在美国为激励教师的科研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水平,美国主要大学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凡符合规定的教师在工作67年后可以选择全薪休假半年或一年,使教师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国内大学,比如广西民族大学就采取了这一制度。

(2)自设科研项目制度。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学校各二级学院可以自主设立科学研究项目,采用申请立项、专家评审的办法,给予经费支持,研究成果需经各二级学院组织专家鉴定验收。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效率最高的地方,首先满足骨干教师和优秀技术人才。

(3)国内外访学制度。没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人才和教学科研骨干,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一个学科、一个学校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国外知名大学普遍注重科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科研人才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学术氛围。可以考虑每年输送102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做半年或一年的访问学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避免坐井观天、一叶障目的情况发生。

(4)最高课时限额制度。高等学校教师如果一个学期内担任3门课程以上的教学工作,课时量又特别多,教学任务特别繁重的话,这不仅是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而且严重挤压了科研时间,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建议学校设立教师最高课时限额制度,实行课程课时最高限额,超过额定课时不计课酬。各课程教学任课教师的安排,应当相对稳定,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

(5)科研考核奖惩制度。受奖励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课题项目、获奖成果等。申报奖励的成果应是按要求进行年度登记的成果。各种项目的立项、鉴定、评奖等须经各二级学院上报,并到主管部门备案。鼓励各二级学院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提倡实事求是的教学科研道德风尚,任何被奖励的科研成果,如有弄虚作假或有剽窃他人成果行为的,一经查实,即撤销或追回奖励,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们学校逐步实现三个转变:

1.学校发展由单纯倚重个人向倚重团队转变。切实解决科研力量分散、不易形成合力、规模化研究团队组织困难、团队可持续发展困难的问题。

2.科研项目来源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切实改变科研项目过分依赖纵向课题的现状,积极到一些地区部门企业、政府组织或国际组织寻找合作项目和科研项目。既注意抓课题数量,又注意抓课题质量,把质量比数量看得更重要,增强质量意识,以出精品、出人才为目标,把原创性和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应用价值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尺。

3.教师队伍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根据教师个人能力、专业素质,因才施用,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逐步过渡到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偏重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偏重科研的新格局。

 

(收稿日期:2010928


我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   

 

学校改革发展处领导:

您好!为了学校的发展,进行这项调查和意见征询工作,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工作,也是令老师们感到非常高兴的工作,让我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也充满了期待,作为农大人,为农大的发展骄傲,也为农大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阻碍而焦急。总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下面的一些想法可能有些偏激和过激言论,纯代表我写时的真实想法,有值得商榷和不对之处,请多多原谅!也因为时间问题,我就不多写了,当然还有些其他的想法,如果有机会我下次会根据具体情况再发表我的看法。

此致

敬礼

工学院

李 明

2010-10-14

1.学校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和优势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银行支持力度加大,我国的高校普遍在硬件发生了质的改变。湖南农大十一五期间主要也是在硬件上改善明显,教学楼进行了修建和维护,学生宿舍及校园设施更加齐全、增加几大体育场所;同时校园规划、道路等也进行较好的完善。其二,学校类似园艺园林等学科建设、课题成功申报与本学校原来相比取得了进步。其三,学校在学科建设和本科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硬件的完善和部分软件的发展,为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原因

首先,行政管理必须改革。本人认为如果农大真正要跳跃性向前发展,无论国内的整体环境如何,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感觉官本位太浓、只要是官非得求、老师无法愉快的工作,行政管理者办事没有效率,喜欢故意挑刺,同时,可以说部分官根本就没有意识和责任、不爱岗敬业、不具有为农大共谋发展的理想。

其二,缺乏科研强将和具有高科研精神的科研者。一则,不重视人才;二则科研者在学校的地位太低,没有条件和环境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和愉快。

3.学校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现在国家发展迅速,高度重视高校教育;除清华外,实际上各高校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太高,未来将发展一批中国在国际上有实力和发展前景,国际认可的高校,是国内高校发展的契机,也是高校奠定未来在中国高校中地位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外高校发展过程,一些年后中国大学会基本发展成熟,一些会逐渐淘汰,其他各高校在省、国家和国际上的地位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1)学校软件建设难,社会地位降低,生源可能出现不足,导致学校发展艰难;

2)人才重视不够,人才流失。

4.学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重视人才,加大力度引才,如果永远是喊口号,农大的发展会很严峻;

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思想教育,老师师德和科研精神,加大科研奖励;

改变现在的学生培养模式,减少考试对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取消英语硬性学习,博士生的学分大减;

全面建设学生团体,通过各种有益的团体来引导学生积极生活和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5.学校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学科一定要根据国家和国际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比如现在农业机械这个专业,现在是报课题不好报;国际上早就没有这个专业,一般改为生物环境机械。这样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除报课题外,国际合作也得改头换面。

6.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安排前沿学术讲座太少;讲座学习应该发展成研究生的一门课程;

对新进和年轻老师,如果自己的社会关系没有建立以前或自己的老师不是这个专业名人或学校导师,根本没有平台;能否改变这种国内的普遍现象,让这些老师能够发挥他们的科研才干。

还必须要指出一点,文章奖励不能以SCI来作为奖金的唯一标准,这样是很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因为工科和农学的专业发表论文有不可比拟性,农业工程SCI收录全世界就不到20来个杂志,而且影响因子低,即使最顶尖的美国农业工程学报,也只有1.4左右。按照惯例,应该是每个学科要选出1-3种国内和国外的杂志作为一级杂志来评比,然后二级杂志、三级杂志等分类,另外,国际标准的话,工科应该是以EI来作为标准,现在如果统一标准,就比较可笑。

7.对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重视人才,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和国外人才;

现在学科人才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要加强调整;

学院的决定权是否太大,学校是不是要设立专门部门,重点负责引进、培养和管理学校的人才。

8.对学校校园基本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必须清除烦杂人员,减少商业气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必须建设学校围墙,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让老师和学生能幸福生活。

9.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与条件保障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楼晚间不要关门,加强保安管理,而不是不让老师加班搞科研。

 

10.对学校财务工作和财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报账审批过多,分散承担责任,减少承担风险,更容易出现问题,实质是不负责任和不称职;尤其是对学校老师诚信度的过度质疑;导致老师精神和时间上无法承受报账的任务。是否实行专人报账?减少报账程序,实行抽查,发现问题,一定严惩。

11.对学校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购买Scidirect数据库,没有前沿学术报告,又不能下载前沿知识的文章,何以发展科研?刻不容缓!

开放BBS,建立学生网络平台,加强学生老师的发言权,提供大家学习和互相监督力;

现在的学校网速跟实际标注的网速(10M,100M)明显不符,提高网速;

加强网络宣传,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12.对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只想提存在的现象,要提建议是一个大的课题。

学校的管理人员是服务教师的队伍,而不是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老师请求的对象;

部分部门管理人员责任心和爱校心低;

感觉有学校部门和学院拉帮结派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

 

(收稿日期:20101014


我为学校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农学院 07级植物科学与技术创新班  王志军

 

十一五期间,农大给了农大学子一份份惊喜。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三大奖,长江学者的突破,校园建设的一年一大变,让我骄傲的对一些211高校的朋友说:“我们很低调,但我们很强大。”

所以面对下一个五年,我对母校拥有更高的期望,我相信通过全体农大人的努力,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入中国农林类大学的第一方阵,湖南高校的第一方阵,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师资强大,综合实力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首先,我建议学校成立农民学院

农民学院是面向全省的农民科技服务与培训平台。他将整合湖南农大各学院的各类科技特派,三下乡,农业科技服务与培训项目,为全省农业各个产业链的人群提供服务。农民学院提供科技,管理,工程,营销,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课程,任何对农业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来学院学习。院士专家和一线农民,农业企业领导,可以通过农民学院的平台直接交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率。同时引进欧美,日韩,澳洲等国家农产品生产标准认证技术,为我省农业生产转型推波助澜。此外,农民学院还将以专业的眼光帮助农民分析国家政策,市场行情为农企生产和农民种植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我校应该改革农学类专业招生方式,引进高规格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想学农学类专业的人未必会录取,被农学类录取的学生很多又会在考研就业时转投其他行业,这是现在农大农学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学校在招生时,将农学类专业分为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与技术,生态环境资源科学与技术三个大类,置于各地本科提前批招生,并且将部分宽口径,重基础,国家紧缺专业升级为本硕连读,或本硕博连读,同时为吸引优秀学子学习农学类专业,免除部分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学费。

我校现在已经拥有MBA招生资格,成为湖南的NMBA院校之一。农大的MBA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我觉的我们应该引进中国人民大学农林MBA的高端课程,与人大共同培养农林MBA。香港高校的MBA课程在内地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港校的MBA含金量远远高于内地学校,但澳门高校的MBA课程在内地仍然十分罕见,如果我校可以提供湖南农业大学-澳门理工大学联合MBA课程,那在长沙占有一席之地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第三,改革升级老专业,抢先开展俏专业

农大应该把握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契机,升级竞争优势明显的老专业,开设有特色,重能力的新专业。在农学类专业中引入有机食品生产,现代农业工程,低碳农业,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热门课程,同时加强计算机,外语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可以把农林经济管理分为国际涉农管理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前者加强外语教学,后者加强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知识;园艺可分为都市农艺,有机园艺,和观赏园艺(就是蔬菜,果树和花卉)。同时,我校在以农学类、生物类专业为核心的同时,剑走偏锋,多开设一些社会紧缺人才专业,比如近几年开设的汽车服务工程,投资学,就特别受考生欢迎。十二五期间,我觉得学校应该在开展房地产经营管理类,形象设计,建筑,路桥工程等社会紧缺专业。

第四,盘活资产 实业立校

红旗路即将奔向武广新站,人民路要延伸到黄花机场,东湖要升级为芙蓉区的中央生态区。07年还是一片水乡田园风光的农大即将要成为都市次中心,校园拆迁工作的胜利完成让农大的未来一片辉煌。我建议学校成立东湖地产公司,在农大区域内与省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合作,适当开发部分地产项目,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教职工的同时,向长沙市提供部分商品住房。这样既可以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还可以开拓办学资金的来源,为学校的今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收稿日期: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