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精神融入高校文化教育的价值 ——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时间: 2021/01/06   作者:   点击:

  黑龙江省高校以龙江精神为指引,将校园文化教育与龙江精神有机的结合,为黑龙江培育高素质人才,推动黑龙江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东北林业大学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将文化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多年来,始终坚持将龙江精神与东林精神有机的结合,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龙江精神逐渐转化为独有的东林精神。其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中始终依托黑龙江省文化教育资源,先后被评为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这些殊荣的获得,离不开学校的文化教育,更离不开龙江精神有力支撑。  

  龙江文化精神资源是高校校园文化繁荣的推动力量  

  高等院校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龙江精神是黑龙江省众多高校培育大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宝库。因此,龙江精神不仅引领着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发展方向,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任着重要力量。东北林业大学位于我国较大的森林地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学校占地百余亩,是有着中国较大面积森林公园的校园。东北林业大学一直秉持着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并充分吸收黑土地所孕育的精神文化。一所大学的精神同这所大学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有密切关联,黑龙江历史悠久,土地广袤、 物产丰富,体现着龙江文化粗犷和豪迈的气质。直至今日,东北林业大学作为由黑龙江省政府部门和国家教育部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林大更是进一步兼收并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的营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和科研成果, 逐渐形成了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林大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精神。  

  龙江优秀精神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构建力量 

  龙江精神属于上层建筑范围,以龙江教育为实践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龙江精神体现着龙江人民大美大爱、诚实友善、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豪迈性格。良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地文化特色良好的交融和协作,东北林业大学十分重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龙江精神的融合教育。龙江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学校坚持将龙江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从细节入手,从思想内化,从行动践行,循序渐进的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也为东北林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林大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当代龙江精神创业成才的典范——东北林业大学邱兆文老师,入选了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此外,晨曦志愿者协会、绿翼志愿者协会也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正是由于东北林业大学有着一批心怀龙江 精神的优秀的青年教职工,不断用自身行动履行着立德树人使命,带领东北林业师生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龙江优秀精神是高校文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力量  

  早在2000年之初,黑龙江省政府便提出了建设好东北边疆地区文化建设的意见。用文化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领域发展。2008年,省政府部门推出教育强省的计划,提出要将高等学校文化发展建设作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人才支撑的重要保障。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启蒙的重要基地,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指明了方向。东北林业大学在林学、材料工程学、园林、森林保护、农林经济管理等方面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 9 个、国家拔尖创新专业 2 个、国家级别实验中心 3 个等等,这些高尖端的研究贡献对黑龙江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通过培育国家级别的高精尖项目以及大中型课题研究,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的文化发展大繁荣。因此,将龙江文化精神融入东北林业大学的文化教学资源体系之中,这样不仅使得文化科研教育版块既凸显了时代性和民族性,更重要的是结合了本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能很好地与地方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 高校的文化教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坚实的实践性,从而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社会文明的传承离不开高校文化建设,高校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之一,更是推进龙江经典精神传承创新的传播途径。高校文化建设融入到龙江优秀精神内核之中,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和育人规律。东北林业大学在推动龙江精神融入高校教育合作方面做到了顺应时代潮流,肩负起了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相继举办了东林飘书香、祖国在我心中”“东林文化大讲堂赓续五四精神主题座谈会,青春,为祖国歌唱绿色引领、同心筑梦等系列文艺活动的展开,使东北林业大学实现了高校文化教育深度建设,为实现东北部地区高等院校的振兴计划添砖加瓦,为提升中国东北部高等院校教育内核力度和教育质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高校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